王 英 絮
宁夏医科大学总院中医骨伤科
中医学院针灸推拿教研室
颈椎病是指颈椎骨质增生、颈项韧带钙化、颈椎间盘萎缩退化等改变,刺激或压迫颈部神经、脊髓、血管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。
一、病因
1.退行性变¡ª椎间盘、小关节韧带。
2.慢性劳损¡ª睡眠的不良体位;工作的姿势不当;不当的体育锻炼。
3.头颈部外伤¡ª交通意外;运动性损伤。
4.咽喉部炎症。
5.发育性椎管狭窄-矢状径小于10mm者。
感受外邪,跌仆损伤,筋骨失养,气血运行不畅,导致上肢疼痛,麻木。肝肾不足,气血亏虚,不能滋养清窍,则头痛、耳鸣、眩晕等。主要受损经脉为督脉,和手足太阳经密切相关。
二、分类
﹙一﹚中医证候分类
1.风寒湿型:颈肩上肢串痛麻木,以痛为主,头有沉重感,颈部僵硬,活动不利,畏寒畏风,舌淡红,苔薄白,脉弦紧。
2.气滞血瘀:颈肩部上肢刺痛,痛处固定,伴有肢体麻木,舌质暗,脉弦。
3.痰湿阻络:头晕目眩,头重如裹,四肢麻木不仁,纳呆。舌暗红,舌苔厚腻,脉弦滑。
分类
4.肝肾不足:眩晕头痛,耳鸣耳聋,失眠多梦,肢体麻木,面目红赤,舌红少津,脉弦。
5.气血亏虚:头晕目眩,面色苍白,心悸气短,四肢麻木,倦怠乏力,舌淡苔少,脉细弱。
﹙二﹚西医分型
1、颈型
2、神经根型
3、脊髓型
4、椎动脉型
5、交感神经型
6.混合型
三、临床表现
1、颈型:
颈部肌肉紧张、疼痛、酸胀,僵硬。
2、神经根型:
约占60%,颈痛与肩痛最多,多为一侧发病。为刺痛、麻痛或沉重感,肌肉酸胀感。夜间加重。
3、脊髓型:
较严重,表现为双下肢无力、沉重感和麻木,走路不稳。四肢腱反射亢进,巴彬氏基反射阳性。
4、椎动脉型:
占20%左右,旋转时引起眩晕发作,伴有恶心、呕吐、耳鸣耳聋等。旋颈试验阳性。
5、交感型:
占3%左右,容易误诊。交感神经受压的症状,如出汗,心慌,胸闷等。
6.混合型:两型或多型合并出现。
四、诊断依据
1.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。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、颈椎退行性病变。
2.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,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期看电视、录像者,往往呈慢性发病。
3.颈肩背疼痛,头痛头晕,颈部板硬,上肢麻木。
4.颈部活动功能受限,病变颈椎棘突,患侧肩胛骨內上角常有压痛,可摸到条索状硬节,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,臂丛牵拉试验阳性。压头试验阳性。
5.X线正位片:钩椎关节增生,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外,侧位片:曲度变直,椎间隙变窄,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,斜位片:椎间孔变小。CT及MRI对定性定位有意义。
五、治疗
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
我国目前多采用中西医结合各种方法治疗颈椎病,多数患者通过非手术疗法即可获得较好疗效,且花费少,痛苦小,很受欢迎。
非手术疗法适应症
1.神经根型、椎动脉型、交感神经性颈椎病。
2.早期脊髓型颈椎病。
3.颈椎间盘突出症。
4.年迈体弱或心肝肾功能不良,不能耐受手术者。
5.有严重神经官能症或精神失常兼有颈椎病者。
6.术后恢复期。
保守治疗
以手法治疗为主,配合药物、针灸、牵引、练功等治疗。
1、理筋手法: 理筋手法是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方法,能使部分患者较快缓解症状。
①颈项部用点压、拿捏、弹拨、滚法、按摩等舒筋活血、通络止痛的手法。
②颈项旋转扳法。(脊髓型颈椎病禁用)
③放松手法。
2、牵引治疗
枕领带牵引法:患者可取坐位或仰卧位牵引,牵引姿势以头部略向前倾为宜,牵引重量可逐渐增大到6~8kg,隔日或每日1次,每次30分钟。枕颌牵引可以缓解肌肉痉挛,扩大椎间隙,流畅气血,减轻压迫刺激症状。
3、药物治疗
急性发作,静脉滴注甘露醇和地塞米松或七叶皂苷钠注射液。
口服双氯芬酸钠,消炎痛,芬必得,谷维素,维生素等。
中药:颈复康,颈痛灵活血止痛胶囊等。
常用方剂:桃红四物汤,独活寄生汤,补阳还五汤等。
4.围领颈托固定
可起到制动和保护颈椎,减少神经的磨损,利于组织水肿的消退。对脊髓型患者尤为重要。
5、练功活动
颈项前屈后伸、左右侧屈、左右旋转及前伸 后缩等活动锻炼。先健侧,后患侧,徐徐转动,不可用力过猛。
颈椎米字操
腰腿痛的防治
脊髓型颈椎病
亦称瘫痪型颈椎病,症状严重,以慢性进行性四肢瘫痪为其特征。主要是损害脊髓,且病程多呈慢性进展,遇诱因后加重,临床上表现为损害平面以下的感觉减退及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症状。损害平面以下多表现为麻木、肌力下降、肌张力增高等症状。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多有椎管狭窄,椎节不稳。
症状:缓慢进行性双下肢麻木、发冷、疼痛,走路欠灵、无力,打软腿、易拌倒,不能跨越障碍物。休息时症状缓解,紧张、劳累时加重,时缓时剧逐步加重。晚期下肢或四肢瘫痪,二便失禁或尿潴留。
体征:颈部活动受限不明显,上肢活动欠灵活,双侧脊髓传导束的感觉与运动障碍,即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,肌张力增高,反射亢进,锥体束征阳性。
影像学检查:x线摄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,病变椎间隙狭窄,椎体后缘唇样骨赘,椎间孔变小。CT检查可见颈椎间盘变性,颈椎增生,椎管前后径缩小,脊髓受压等改变。MRI检查可显示受压节段脊髓有信号改变,脊髓受压呈波浪样压迹。
脊髓型颈椎病应与脊髓肿瘤、脊髓空洞症等疾病鉴别。
三、椎动脉型颈椎病
亦称眩晕型颈椎病。当钩椎关节增生时,可对椎动脉造成挤压和刺激,引起脑供血不足,产生头晕、头痛等症状。当颈椎退变,椎节不稳时,横突孔之间的相对位移加大,穿行其间的椎动脉受刺激机会较多,椎动脉本身可以发生扭曲,以引起脑供血不同程度的障碍。
症状:单侧颈枕部或枕顶部发作性头痛、视力减弱、耳鸣、听力下降、眩晕,可见猝倒发作。常因头部活动到某一位置时诱发或加重,头颈旋转时引起眩晕发作是本病的最大特点。
体征:旋颈试验阳性
x线检查:可显示椎节不稳及钩椎关节侧方增生。
椎动脉型颈椎病应除外眼源性、耳源性眩晕及脑部肿瘤等疾病。
四、交感神经型颈椎病
主要症见头痛或偏头痛,有时伴有恶心、呕吐,颈肩部酸困疼痛,上肢发凉发绀,眼部视物模糊,眼窝胀痛,眼睑元力,瞳孔扩大或缩小,常有耳鸣、听力减退或消失。心前区持续性压迫痛或钻痛,心律不齐,心跳过速。头颈部转动时症状可明显加重,压迫不稳定椎体的棘突可诱发或加重交感神经症状。
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、神经官能症等疾病作鉴别。